
400-123-4657
泉源:全国翻译专业资格(水平)考试官网作者:余晟良好的英文阅读能力切莫以为能“大致看懂”原文,再查查字典,就可以做翻译了。我们做翻译,通俗点说,是要“更换形式,转达相同的信息”,而信息在传导历程中一定会有损失,译者应当勉力制止这种损失:“断断续续”地听人说话,或许能或许明确意思,但这并不是说,原文的意思只需要“断续”的片段就可以表达,而且如果我们把这些“片段”再次表达出来,原文的意思就损失得更多,留下的也就更少了——效果,译文的读者只能接受到“片段之片段”,自然无法明白。
良好的英文阅读能力,要求译者能够基本完整准确地明白原文——包罗文章要转达的思想,单词简直切寄义,结构的组织,以及“文字之外”的其他内容,譬如语气、双关、典故……这样才气保证译文读者尽可能多地接受原文的信息。固然,要做到这些很有难度,可是,我们不能忽视这些信息——至少要能感受到:你或许不明确典故的来龙去脉,但至少要能判断出这里有一个典故,然后才有可能去弄清楚这个典故,而不是置若罔闻、视若无物。缺乏英文阅读能力,译文也可能很通顺,但基础谈不上翻译,仅举两例:the longest bar(sell drinks)翻译成“最长的酒吧(卖饮料的)”。
我们都知道,bar可以指“条、棒、酒吧、吧台”,原文作者也清楚这点,为了制止混淆,特地注明是“卖饮料的”,所以天经地义是“吧台”,翻译成“卖饮料的酒吧”,就是没有弄懂原文。economics in one lesson翻译成“一个教训中的经济学”,仅仅从字面来看,这是算不上错的,但如果我们具备基本的英文阅读能力就会知道,真正的意思应当是“一堂课就能说明确的经济学”(“经济学一点通”更直白,固然这是后话)。
好的词典我初学翻译的时候,有位老师指点说:“翻译一定要有好的词典,金山词霸是万万不能的”。其时自己很不平气,这些年来越来越以为此话有原理。词典很重要,如何选择词典,我曾经写过《说说我的英汉词典》,这里不再赘述,有兴趣的朋侪不妨参考。凭据我的履历,好词典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下面几方面:第一,好的词典解释很全面,你能够“找到”精当的解释,而不需要自己去“发现”。
大家都知道艾尔•帕西诺(Al Pacino)和罗伯特•德尼罗(Robert De Niro)演过一部很精彩的影片Heat。如果没有好词典,你或许会自作智慧地往“火爆”之类的意思上靠,但好的词典会告诉你,Heat是美国俚语,专指“警员竭尽全力追捕罪犯的猛烈行动”;第二,好的词典一般都包罗thesaurus(同义词典),thesaurus很有用,许多时候我们绞尽脑汁也找不到合适的翻译,但查阅thesaurus,往往可以找到合适的同义词,把它翻译过来,放在译文里,就很是妥贴;第三,好的词典会提供若干精当的例句,如果遇上英汉词典,例句也会翻译成中文,这样我们就能挣脱实事求是,在语境中“认识”这个词语。参考例句来翻译,比干巴巴地看几个蜃楼海市般的解释省心得多。
固然,没有一本词典是应有尽有的,所以许多时候需要查阅多本词典,有兴趣的朋侪不妨用用这个网站,很是利便:One Look Dictionary知识积累及查找资料的能力文章所涉及的内容往往是很是广泛的,而且,思量译文读者的接受能力,也不是原文作者的义务,这时候,译者要准确转达原文的意思,就必须举行一些先容、增补和衔接。这时候,知识积累就很是重要了:因为我们无法预先判断需要哪类配景知识,做到“准确准备”,所以只能大致循某个偏向,日常多积累。积累越多,增补和衔接的可能性也就越大,难度也越小。举个不那么恰当的例子吧:我读外国人的书,习惯注意人名地名的英文,所以最近看到某篇译文中泛起的“胡姆”、“贝瑟姆”、“法比恩主义”,就知道原文说的是“休谟”、“边泌”、“费边主义”,再“动用”自己积累的配景知识,就更容易“还原”出原文的意思了;至于“纽约 Heaven”这样的名字,想也不用想,就知道是错译了。
再举个例子:许多西方人习惯引用中国的古老格言、箴言。这些格言、箴言,昔人说的话,我们只知道中文,它们在英文世界往往有多个版本,为了准确“还原”,只能依靠自己日常的积累,大致判断出这是什么时代,什么人说的话。一般译者能够做到这一点,就已经很是不错了,剩下的事情,就是迅速准确地查到原文——这就需要能够迅速准确地查找资料。
固然,查找资料的能力,还包罗熟练使用搜索引擎、百科全书以及专业文档的能力,这个话题已经有许多人叙述过,这里就不多说了。最后 要连续造就自己对中文的感受。
许多人说,“翻译的问题在中文”。对此我有保留地赞同:皮之不存,毛将焉附?只有在做到上述三方面的前提下,“中文”的才成为问题;不外,“中文”的问题又确实很大、很重要,所以有须要专门提一提。
中文的问题,除了人们经常提到的文字通顺、结构整齐之外,我以为,要解决“中文”问题,就必须在日常生活中,突破“语言形式”的外壳,思考真正的“意思”,努力发现和掌握细微的差异:某句话,到底表达的是什么意思(譬如我们常见的“贯彻”,它到底是什么意思)?一种表述方式,是否能替换为另一种(可以说“门路的修建使交通效率极大地提高了”,也可以说,“门路修好之后,交通效率大大提高了”)?看似不相干的两个词,在怎样的情境下竟然是可以替换的(谈到文学作品,“预测获得”的情节,和“千篇一律”的情节,其实是一回事)?同一个词语,如何表达好几种差别的意思(你注意过吗,“原来”原来有两种意思,一种表现“之前”,一种表现“竟然”)……思考这样的问题是很难题的,开始可能很是折磨人,因为它要求你挣脱“约定俗成”的习惯去“较真”。可是经常思考,一定会有许多收获,翻译的时候也就越发驾轻就熟了。再举个例子:拿破仑有句名言,一个翻译版本是这样的:“在战场上,气力的四分之三在于精神”。原文译文忠实对应,算不上错,但不是好的翻译。
其实我们仔细想想,“战场上的气力”,不就是“战斗力”吗?“战场上的精神”,不就是“士气”吗?“战斗力的四分之三在于士气”,越发简练、贴切,也更多些“名人名言”的味道,算得上“还不错的翻译”了。
本文来源:BOB体育官方入口-www.zsjrmj.com
如有需求请您联系我们!
地址: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正镶白旗电一大楼70号
电话:400-123-4657
传真:+86-123-4567
版权所有:Copyright © 2000-2023 www.zsjrmj.com. BOB体育官方入口科技 版权所有
ICP备案编号:ICP备98756060号-6